前 言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是评价、监督、保障和提高高等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策略和关键举措,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启动以来,对参评高校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我校将于2025年10月接受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新一轮审核评估事关每一位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为进一步促进全校师生员工熟悉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基本知识和深刻内涵,努力构建“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面发力”的迎评格局,使师生员工正确了解评估、认识评估、把握评估,形成人人了解、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凝心聚力做好评建工作,学校评建工作办公室编制了《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学习系列学生版》,共分为3个系列,依次进行发布。希望全体学生全面掌握学习内容,合力推动各项评建工作,全力打造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山青模式”,奋力朝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加速迈进。
评建工作办公室
2025年5月26日
评估常识
1.什么是审核评估?
审核评估是“五位一体”评估制度(以高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估制度)中院校评估的一种模式,核心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进行评价。国家不设置统一的评估标准,高校“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旨在推进人才培养多样化,强调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主体地位。
2.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新一轮审核评估把“一根本、两突出、三强化、五个度”作为的共同愿景和价值追求。
一根本: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两突出:即突出“以本为本”,确保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突出“四个回归”,落实“三个不合格”“八个首先”有关要求,引导高校“五育并举”倾心培养时代新人。
三强化:即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推动人才培养范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
五个度:即学校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的保障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3.新一轮审核评估的16字方针是什么?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
4.新一轮审核评估的程序是怎样的?
审核评估程序包括确定评估申请、学校自评、专家评审、反馈结论、限期整改、督导复查。
5.审核评估专家常用的考察方法有哪些?
专家常用的考察方法有6种:深度访谈、听课看课、校内外考察走访、文案审阅、问题诊断、沟通交流。
深度访谈。访谈形式以一对一访谈为主,访谈对象包括校领导、中层干部、教师、学生、用人单位以及离退休人员,访谈内容主要围绕“五个度”进行。
听课看课。目的是实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教学状态,学生的听课状态,教材的选用,师生互动情况,实验情况,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情况及效果。听课看课的方式、时间由专家灵活掌握,可能听一节完整的课,也可能只听十多分钟,还可能专家不进教室查看学生到课、学习状态、教师状态等情况,一般每位专家听课门数不少于2门。
校内外走访考察。“走访”是指对校内教学单位、职能部门,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用人单位的考察,着重看学校的中层、基层是如何做的,效果如何,是否能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相适应,人才培养质量是否有保障,是否满足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考察”特指专家对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室、实验实训室、图书馆、体育场馆、网络中心等)能否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和课堂教学改革需要;食堂、宿舍等学生生活设施能否满足学生生活需要进行的考察。专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考察场所。
文案审阅。专家对教学文档、支撑材料、毕业论文(设计)、试卷、人才培养方案等材料进行查阅,每位专家须调阅2个以上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不少于2门课程的试卷和试卷分析报告;对于毕业论文(设计)的查阅,主要考察选题来源、结合社会实际选题比例、指导教师资格和指导质量、答辩过程和环节、过程管理、论文质量等;对于试卷则是重点查阅试卷的出题质量、试卷分析、成绩是否呈正态分布等方面,以反映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水平。
问题诊断。一是对多种相关信息相互印证的兼听并收法;二是考察一个专业(院系)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主线贯穿法;三是对薄弱方面多渠道检验的弱项核实法;四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上下贯通法。
沟通交流。针对不同的人员采用不同的交流方式和交流内容。做好与同组专家的沟通和交流,共享考察结果,增加考察信息量。
6.什么是三全育人?
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强调人人都有育人意识,树立育人责任感,在本职工作中发挥育人作用;全过程育人强调育人要贯穿大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强调教育要体现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7.什么是“五育并举”?
所谓“五育并举”,就是指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种教育方式共同作用,多方面、全方位提高人的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什么是“以本为本、四个回归”?
以本为本,就是要以本科教育为高校教育的基石,以本科人才培养为高校育人的根本。坚定不移地确立本科教育的中心地位,全方位地进行理念转变、结构调整以及资源优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整体人才水平。
四个回归,究其根本就是要回归大学的本质职能,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学生要回归常识,刻苦学习;教师要回归本分,潜心教书;大学要回归初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要回归梦想,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
9.什么是“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
学生中心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培养目标和全体学生毕业要求的达成进行资源配置和教学安排,并将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专业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产出导向理念(成果导向—OBE)。强调专业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以学生接受教育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并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和要求,评价专业教育的有效性。
持续改进理念。强调专业必须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和持续改进机制,能持续跟踪改进效果并用于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10.什么是课程的“两性一度”?
两性一度是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由现任教育部副部长(高等教育司原司长)吴岩同志于2018年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首次提出的“金课”建设标准——“两性一度”。
高阶性就是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课程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是知识、能力、素质的结合。对本科生毕业认证的一个关键要求,就是毕业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
创新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有前沿性和时代性;二是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不是满堂灌,不是我讲你听;三是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不是简单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是培养学生去探究,能够把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出来。
挑战度是指课程一定要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和老师一起,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老师要认真花时间花精力花情感备课讲课,学生课上课下要有较多的学习时间和思考作保障。
评建工作办公室
2025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