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建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评建动态 >> 正文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 学习系列教师版(三)
作者:杨帆      编辑:杨帆      复审:冯雪里      终审:      来源: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       日期:2025-07-04

本科教育教学“热词”解读

1.教育“三大属性”是什么?

教育的“三大属性”,即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

教育的“政治属性”,是教育强国的首要属性,突出表现是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的“人民属性”,是教育强国的价值追求,突出表现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的“战略属性”,是教育强国的核心使命,突出表现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三大属性”既相互独立、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彼此支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新发展。

2.如何理解“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教育理念?

学生中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培养目标和全体学生毕业要求的达成进行资源配置和教学安排,并将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专业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产出导向(成果导向):OBE理念。强调专业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以学生接受教育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并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和要求,评价专业教育的有效性。

持续改进:强调专业必须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和持续改进机制,能持续跟踪改进效果并用于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3.如何理解“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

“以评促建”,就是以评估工作带动学校的各项建设和发展,大力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包括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管理建设、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等,大力加强教学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为进一步提高教学工作水平提供保障。

“以评促改”,就是以评估工作推动学校的改革和创新,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修订专业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

“以评促管”,就是以评估工作带动学校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保障教学工作优质高效运行。

“以评促强”,就是通过对本科教学进行评估,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能力的强化。这种评估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当前的教学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估结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和强化教学工作,以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4.什么是“三全育人”?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5.什么是“五育并举”?

所谓“五育并举”,就是指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种教育方式共同作用,多方面、全方位提高人的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五育并举”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6.什么是课程的“两性一度”?

两性一度是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由现任教育部副部长(高等教育司原司长)吴岩同志于2018年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首次提出的“金课”建设标准——“两性一度”。

高阶性就是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课程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是知识、能力、素质的结合。对本科生毕业认证的一个关键要求,就是毕业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

创新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有前沿性和时代性;二是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不是满堂灌,不是我讲你听;三是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不是简单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是培养学生去探究,能够把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出来。

挑战度是指课程一定要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和老师一起,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老师要认真花时间花精力花情感备课讲课,学生课上课下要有较多的学习时间和思考作保障。

7.什么是“以本为本、四个回归”?

2018年,教育部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

“以本为本”是指大学应以本科教育为根本,“四个回归”“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回归常识,就是学生要刻苦读书学习;回归本分,就是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回归初心,就是高等学校要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回归梦想,就是高等教育要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

8.什么是“三个不合格”?

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

9.什么是“八个首先”?

高校领导注意力要首先在本科聚焦、教师精力要首先在本科集中、学校资源要首先在本科配置、教学条件要首先在本科使用、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要首先在本科创新、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要首先在本科显现、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要首先在本科实践、核心价值体系要首先在本科确立。

10.什么是“四有”好老师?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9日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好老师的形象。做好老师,是每一个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是每一个老师的理想和追求。我想,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显身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第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第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第三,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第四,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11.什么是“四个引路人”?

2016年9月9日,在第三十二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总书记强调:"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12.什么是“四个相统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13.教育的“四为”方针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四个服务”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既是党的教育实践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是我国教育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



评建工作办公室

2025年7


上一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 学习系列学生版(三)

下一条:学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教育部教师教学体验和在校生学习体验调研工作

地址:济南市经十东路31699号  邮编:250103   电话:(0531)58997000